热门推荐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小凉山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018?022年)的通知

    日期?018-01-05 10:40:15     来源?a href='http://www.leshan.gov.cn/' target='_blank' style='color:#AAA'>乐山市人民政?/a>     在线浏览次数?span id="hits">?

  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乐山市小凉山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div>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2?9?/div>
 
  乐山市小凉山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018—2022年)
 
  为贯彻落实全省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全域旅游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小凉山民族地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金口河区,以下简?ldquo;两县一?rdquo;)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div>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乐山?ldquo;两县一?rdquo;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最美丽、最具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新彝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行业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域共享为手段,将“全域旅游”作为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带动民族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把旅游业培育成民族地区开放的先导产业、富裕的支柱产业、和谐的富民产业、美丽的绿色产业?/div>
 
  二、发展原?/div>
 
  ——坚持规划引领、高点起步。把全域旅游作为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再定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再规划,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div>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生态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守住民族地区绿水青山和蓝天净土?/div>
 
  ——坚持深度融合、协调联动。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域旅游产业协同联动新体系,提升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div>
 
  ——坚持旅游扶贫、惠民富民。探?ldquo;政府+公司+贫困?rdquo;等开发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民族地区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div>
 
  三、工作目?/div>
 
  工作目标以五年为周期,分两个阶段?/div>
 
  第一阶段?018—2020年)。区域内主要交通高速公路通达,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旅游经济充满活力、创新能力跃升、旅游产业体系完善的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框架。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特别是在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游客数量两项指标上有重大突破(金口河区除外)?/div>
 
  第二阶段?021—2022年)。区域内外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乐山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优势产业,统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格局。到2022年,年接待游客突?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建成更加全面的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两县一?rdquo;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最美丽、最具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新彝区,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典型示范?/div>
 
  四、工作任?/div>
 
  (一)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ldquo;两县一?rdquo;外部旅游交通、内部旅游交通、景区内部交通相连通的三级旅游交通网络,力争5年内实现重点景区、重要旅游集镇通达率达95%以上。加快成昆铁路复线、峨汉高速、仁沐新高速、乐西高速建设,力争2022年全部建成通车。金口河区以国道245线为重点,加快打造大峡谷过境观光廊道;峨边彝族自治县以国?45线、省?09线为重点,加快打造大渡河旅游风景廊道及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旅游通道;马边彝族自治县以国?48线、旅游专线为重点,加快形成县城至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玛瑙苗寨景区、大王山林场等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峨马路、峨沐路等重点县际通道,消除小凉山民族地区交通瓶颈。加快建设全域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全域绿道慢行体系,?022年,基本建成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交通通畅度、安全性、体验感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呈现智慧、绿色、高旅游价值的示范品质?/div>
 
  责任单位:市交委,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体育?/div>
 
  (二)打造高品位旅游品牌。把挖掘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展现山水魅力、打响旅游品牌贯穿旅游发展始终。加快包装策划科考探险、民俗展示、山地康养等活动,营造生态休闲氛围,打造独特旅游形象和品牌,到2020年,全面提升“两县一?rdquo;旅游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峨边彝族自治县?ldquo;探秘科考体验、地磁温泉养生、观光休闲度?rdquo;为特色,加快黑竹沟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品牌创建。马边彝族自治县?ldquo;彝汉人文共融、景镇空间一体、山水环境相?rdquo;的民俗风情为特色,利用马边大风顶景区形成的品牌效应,加快完成烟峰彝家新寨扩容提质及国?A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工作,打造以烟峰社区为核心的环大风顶旅游品牌集群。金口河区以“自然风光揽胜、山地康养度假、红色文化三线记?rdquo;为特色,加快推动大峡谷、大瓦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div>
 
  责任单位:市旅游体育委,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林业局
 
  (三)实施旅游产品创优工程。开发生态休闲、民俗体验、户外运动、特色文化、户外探险等旅游产品,形成多景点串联、多层次和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载体。峨边彝族自治县以大渡河峨边段、国?45线峨边段、省?09峨边段形成交通轴线,重点打造大渡河沿线山区观光休闲运动+国道245线文化美食康?省道309线小凉山彝族特色体验旅游线路产品。马边彝族自治县围绕彝汉苗民俗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构筑“一心三?rdquo;旅游格局?ldquo;一?rdquo;即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城为中心,建设民俗文化旅游组团?ldquo;三环”即以“永红—烟峰—梅子?rdquo;为南环,建设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观光组团;?ldquo;建设—民主—荍坝”为东环,建设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及三国古战场苗寨旅游组团;?ldquo;大竹?mdash;雪口?mdash;石梁”为北环,建设森林康养温泉漂流及石梁大佛旅游组团旅游产品。金口河区围绕地质科考、铁博精神、三线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深入挖掘,推?ldquo;自然景观、山地康养、民族风情、红色怀?rdquo;套餐旅游,加快开发具有主题特色的文旅产品?/div>
 
  责任单位:市旅游体育委,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
 
  (四)打造特色文化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塑造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个性形象,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特色旅游信息,拉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节庆活动要突出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性、大众性,在分析目标市场构成及兴趣的基础?寻找具有“唯一?rdquo;“特殊?rdquo;的节庆主?要紧扣本地形象定?确保县县有精品、整体有特色。峨边彝族自治县要以打?ldquo;甘嫫阿妞”彝族文化,创作系列文学、影视剧和歌舞等作品为基础,结合黑竹沟景区实景,打造实景演绎产品;要以开展山区特色和彝区风情体验活动为载体,积极承办省、市年度村寨旅游四季活动。马边彝族自治县要充分挖掘小凉山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本地文化,重点利用好彝族、汉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办?ldquo;中国马边彝族风情狂欢节暨小凉山火把节”“小凉山采茶节”“苗族花山?rdquo;等节庆活动。金口河区要借助所举办?ldquo;转转花节”等节庆活动,打?ldquo;以花为媒、以文会友、以旅为桥、共谋发?rdquo;的文化旅游节,展示美丽清新、绿色生态的金口河新形象。各类节庆活动要注重实效,突出民众参与,要把节庆活动定位?ldquo;人民大众的节?rdquo;,让活动形式更开?参与范围更广,充分展示“两县一?rdquo;独特的人文魅力?/div>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游体育委、市民宗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配套提升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乡村旅行社等经营主体,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全方位参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rdquo;产业链,加快构建以多元吸引物为依托的要素产业,提升旅游层次。积极构建档次结构合理、区域分布相对均衡、管理手段先进、服务水平达标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加快打造一批独具特色、服务完善的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精品连锁度假村、汽车旅馆、精品民宿、生态营地等,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优化提升旅游集散咨询、标识导览体系、旅游厕所、环卫、景区智慧化服务、旅游安全保障等设施,打造公共休闲游憩空间,配套完善针对特殊人群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构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星级饭店和社会餐馆的餐饮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形成特色鲜明、品牌出众、类型多样的餐饮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加大彝族刺绣、餐具、漆器、泡水酒、酸菜、坨坨肉等特色产品包装营销力度,满足游客购物需求?/div>
 
  责任单位:市旅游体育委、市商务局,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民宗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统一对外宣传“两县一?rdquo;整体旅游形象。突?ldquo;神秘黑竹?rdquo;“魅力大风?rdquo;“云上大瓦山,最美大峡谷”三张旅游名片,打造特色鲜明的“两县一?rdquo;整体旅游形象,不断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组织举?ldquo;两县一?rdquo;旅游摄影大赛,出版旅游画册。统一拍摄制作旅游宣传片,在央视、省级等主流媒体黄金时段投放。建立健全营销网络,通过微信、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两县一?rdquo;旅游形象。将“两县一?rdquo;旅游产品作为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重要宣传和交易内容,全面打响旅游品牌?/div>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体育委、市投促外侨局
 
  (七)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已有成熟项目建设,?022年底,创?0个以上A级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个,旅游投资累计?00亿元。峨边彝族自治县要力争建成国?A级景?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旅游文化特色小?个。马边彝族自治县要力争建成烟峰彝家新?A级景区、玛瑙苗寨和凤鸣会步2个国?A级景区?ldquo;永乐光辉风情小镇”民族风情示范小镇?家高星级酒店。金口河区要力争建成大瓦山、大峡谷2个国?A级景区,启动寿屏山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建设;启动大瓦山山地度假旅游小镇和三线红华记忆2个主题特色小镇建设?/div>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游体育委、市农业局
 
  (八)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建设标准、一种生产方式、一种发展模式,规范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激活贫困地区土地、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重点探?ldquo;政府+公司+贫困?rdquo;“景区+公司+村集?贫困?rdquo;“电商+旅游+土货”等旅游扶贫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充分依?ldquo;两县一?rdquo;茶叶、竹林、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大农旅融合力度,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推进农产品变旅游商品。依托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功能,支持农民发?ldquo;农家?rdquo;“彝家?rdquo;等乡村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富民?/div>
 
  责任单位:市扶贫移民局,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旅游体育?/div>
 
  (九)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旅游景区和旅游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旅游开发项目和旅游经营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建立旅游业生态发展目标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饭店、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等创建目标。鼓励旅游企业实时公示公开生态环境测评指标,将优越的生态环境打造为生态旅游核心吸引物。倡导户外徒步、自行车骑游、乘坐公共交通旅游等生态旅游消费行为,推出生态观光摄影、生态科普夏令营、生态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div>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旅游体育委,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
 
  五、工作要?/div>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民族地区全域旅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和下设推进工作组的作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div>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将旅游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按?ldquo;全域化、一体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原则,精心编制全市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督力度,让规划真正落地生根,变规划图为施工图、实景图?/div>
 
  (三)强化政策激励。全面落实国家、省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ldquo;两县一?rdquo;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重点向旅游产业倾斜。转变财政资金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方式,探索旅游用地分类供给,重点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激发旅游市场活力?/div>
 
  (四)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健全全域旅游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吸引旅游营销、旅游规划、创意策划等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已开展合作的高校、协会等资源,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着力提高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div>
 
  (五)强化考核奖惩。科学制定全域旅游经济规模、经济质量、旅游服务、产业贡献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将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对市级部门和县(市、区)的年度考核目标。对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严格问责?/div>
 
  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div>
(江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