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自贡高新区:打造千亿产业园?力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

    日期?017-05-24 15:17:15     来源?a href='http://scjjrb.newssc.org/html/2014-10/31/node_1182.htm' target='_blank' style='color:#AAA'>四川经济日报     在线浏览次数?span id="hits">?

  5?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rdquo;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既是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成为对接国际间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span>
 
  而位于川南的自贡高新区,?ldquo;一带一?rdquo;、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强力推进的背景下,更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幸福宜居新城,造千亿产业园?rdquo;,既是自贡高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也是加快促进自贡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span>
 
  砥砺“十二?rdquo; 创新谋发?/span>
 
  作为自贡市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贡高新区建?5年,成为国家级高新区6年。历?ldquo;两次创业”,自贡高新区?ldquo;求真务实,开拓创?rdquo;的精神,开创了自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据统计?ldquo;十二?rdquo;末,自贡高新区GDP?ldquo;十一?rdquo;末的2.7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十一?rdquo;末的2.5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ldquo;十一?rdquo;末的2.7倍。托管面积达6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达25万人。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middot;节能环保装备)、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被列为四川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中重点打造的千亿园区?/span>
 
  “十二?rdquo;期间,自贡高新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质量、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高新区2016年GDP?012年的1.67倍,年均增速达13.7%;规模工业总产值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速达11.6%;社消零?012年的1.4倍,年均增速达9.5%;服务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达12.8%;固定资产投资是2012年的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2年的1.9倍?/span>
 
  五年来,高新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工业园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平方公里。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园区内投产企业?30户,?012年增?5户,其中规上企业新增3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7%,较2012年提?0个百分点。服务业繁荣发展,华?middot;国际城一期、盐卤浴项目建成开业,南湖片区成为新兴消费热点。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自贡在线等本土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旺万家家政服务为代表的各类便民服务、社区养老机构蓬勃发展?/span>
 
  特别是高新区特色产业和竞争优势日益明显。依托国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两大主导优势产业不断聚集壮大。目前,高新园区拥有国内最大碱回收锅炉生产企业华西能源,国内最大的润滑液压设备生产基地川润股份,中国三大输送机械设计、制造商之一运机集团等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了节能锅炉、运输机械、压缩机及成套设备等三大节能环保产品集群;形成了1000MW超临界发电锅炉、管状带式输送机、大排量高性能CNG压缩机等产品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或前列的拳头优势产品。川力科技?户企业成功实现上市?/span>
 
  五年来,高新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居新城魅力凸显。建成南湖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汇东公园、卧龙湖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5个公园,全区绿化面积?012年增?85万平方米。建成卧龙大道、汇园路等道路,东西顺畅、南北贯通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初步构建。建成高新区公安“天网”系统、交?ldquo;慧眼”系统?ldquo;数字城管”管理系统,实现了街面无间断、高密度、全覆盖的数字智能化管理?/span>
 
  五年来,高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建成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引进“两院”等尖端人?人,聚集各类专家人才40余人。新增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个,新增大西洋公司技术中心(国家级)等企业研发中?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4家,达到33家,数量居全市第一。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先后培育出了升拓检测、远德安防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0个。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年均增?0%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1200件,全区年专利申请量增速达50%以上?/span>
 
  实施精准招商,成效明显。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招大引强。与中科院天津生物所、安益生物共同打?ldquo;自贡生物科技产业?rdquo;;与安固强集团、恒力国际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书,共?ldquo;石墨烯产业园”。成功引进深圳粤?ldquo;COF载带+驱动IC”(覆晶薄膜)、液晶显示器面板及模组、新能源电池、百川源“电声产业?rdquo;、超越智能终端、美为食品等项目,投资总额超百亿元;仅2016年新签约项目就达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市外到位资金?08亿元?/span>
 
  剑指新目?着力新举措
 
  2017年,自贡高新区确定了“建幸福宜居新城,造千亿产业园?rdquo;的发展目标和经济目标任务,同时,确立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四个翻番”——力争?021年,GDP实现翻番,达?5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达到5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6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突破千亿大关;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建成超千亿研发智造型高新区,成为自贡产业发展?ldquo;主引?rdquo;?/span>
 
  围绕自贡市委、市政府在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目标,高新区负责人表示,要抢抓发展机遇,专注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打?ldquo;?rdquo;?ldquo;?rdquo;特色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造,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攻坚克难,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一流业绩,加快“建幸福宜居新城、造千亿产业园?rdquo;,为全市“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rdquo;,建?ldquo;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添砖加瓦,贡献力量?/span>
 
  ●坚持高端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率先崛起的振兴发展示范?/span>
 
  瞄准产业高端,实现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跨越。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信息化改造等手段,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制造服务等领域延伸,加快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进程,重点打造华西能源清洁高效锅炉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一批智能化示范项目。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围?ldquo;?rdquo;?ldquo;?rdquo;,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墨烯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高新区工业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五年培育计划》,实施工业企业“1513”工程,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超百亿大型骨干企业,打造区域产业高地?/span>
 
  紧扣开放合作,实现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跨越。一是要积极“引进?rdquo;。瞄准领军企业、关联企业、朝阳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通过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拓展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加快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推动各种优惠政策标准化、制度化,打造区域投资热土。二是要加快“走出?rdquo;。精准对?ldquo;一带一?rdquo;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园区企业“走出?rdquo;,采取海外并购、投资建厂、工程承包、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实现园区工业与国际市场需求对接。强化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复制推广华西能源、运机集团等企业的对外经营模式和海外市场经验,激发园区其他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充分发挥关联企业的协同作用,引导园区企业组团走出国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同开拓海外市场?/span>
 
  注重发展转型,实现集中集聚向集群集约跨越。不断完善产业园区功能,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不断优化物流、保税、加工等功能分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积极搭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园区复合式承载能力,实现园区从物理平台向功能平台转变。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按照区域相邻、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要求,做强做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努力打造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现代产业聚集高地,推动园区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培育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保障?/span>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聚集创新要素,建设智能高效的科技创新引领?/span>
 
  着力完善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载体,鼓励企业加大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力度,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债券基金等手段,撬动各类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级大孵化平台建设,以国家级孵化器、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窗口平台、自贡市技术转移公司等为依托,构建高新区创新服务综合体系。不断完?ldquo;1+N”的创新政策体系,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平台,着力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嵌入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全过程,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span>
 
  全力突破创新领域。不断发展新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技术含量,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推动电子商务、智慧社区、互联网金融、网上订餐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不断推行新模式,鼓励企业按?ldquo;制?服务”模式,拓展工程总包业务,探索EPC等多种业务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加快从单一?ldquo;产品、价格优?rdquo;向综合的“服务、效益优?rdquo;转换,引领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span>
 
  突出人才核心作用。加快吸引聚集产业人才,针对高新区的产业特点,制定出台相应的特殊人才激励政策,促进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吸引培育一批科研型、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ldquo;大国工匠”。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吸引高层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落户高新区,大力引进“两院”院士?ldquo;国千”专家,实?ldquo;智库+产业”工程,汇四海之智、聚天下英才为高新区所用,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积极开?ldquo;双创”工作,实?ldquo;创客”培育计划,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利用企业闲置厂房等建设“众创空间”,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一?ldquo;双创”示范基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力?/span>
 
  ●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幸福文明的现代城市宜居?/span>
 
  突出高起点规划,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突出规划引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卧龙湖旅游新区为核心,统筹推进南湖生态城城市开发。注重整体设计和风貌塑造,?ldquo;盐龙?rdquo;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设计中,实现城市与文化的和谐相融,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名片。不断完善城市景观生态体系,?021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平方米,绿地率达38%,建成现代都市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功能齐全的绿色生态之城?/span>
 
  突出高品质建设,打造繁荣舒适之城。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骨干路网,加快构建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畅通城市呼吸和地下动脉,全面提升防灾能力和城市空间利用率。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业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际运营商,着重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商贸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span>
 
  突出高水平治理,打造文明幸福之城。着重整治市容市貌,大力实施缓堵保畅工程,加?ldquo;智慧高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三创联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深入推?ldquo;平安高新”“法治高新”建设,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公建民营”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引进优质品牌学校入驻,不断提升辖区教育水平。强化政策兜底,加强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力度,5年竣工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利用园区就业优势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邓英 陈家明)
(刘莉)

相关阅读